常見問答

Q
雞肉有生長激素、抗生素,很毒不能吃?
說到雞肉謠言的第一名,肯定是「生長激素」了!答案是:飼養白肉雞不會打生長激素,因為完全沒有必要!白肉雞是經過長時間選育出的雞隻品種,特色是生長快速,飼養過程中各階段會搭配不同營養成分配比的飼料,讓生長效率達到最高,加上國內白肉雞飼養業者具有優良的飼養技術及國際水準的飼養設備,90%以上為現代化密閉式雞舍,能有效防範病毒入侵,並讓雞隻在舒適的環境中生長,只需要飼養約35天左右,就能夠從雛雞生長為成雞,根本沒有打生長激素,就能自然成長的快又好,請不要再誤解白肉雞的生長速度了哦!

至於抗生素等其他雞隻飼養過程中可能使用的藥物,都會經過獸醫師診斷才會投藥,且會避免使用人畜共通使用之抗生素,以減少抗生素的不當使用,防止細菌產生抗藥性的機會,若飼養過程中使用動物用藥,也會有停藥期,確保雞肉、雞蛋上市時能符合食品安全規範的要求。

吃雞肉會吃到禽流感病毒?完全不擔心!

全名為「家禽流行性感冒」的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鳥類傳染病。若養雞場的雞隻被確診為傳染力強、症狀嚴重的高病原性禽流感時,一律會採取撲殺清場方式處理,且目前台灣法規規定,雞隻需有獸醫師簽署的健康證明書或地方防疫機關、公所的切結書,才能送至屠宰場進行屠宰。在屠宰的過程中,也會有獸醫師逐隻確認雞隻的健康狀況, 確保每一隻提供給大家食用的國產雞肉,都是安全健康的好雞,因此絕對不會有撲殺場的雞隻流入市面、端上人們的餐桌。

此外,目前也未有人類感染禽流感的案例是經由吃雞肉所造成;如果真的還是會擔心禽流感,就將雞肉、雞蛋煮到全熟,用高溫讓禽流感病毒失去活性,就可以安心大口吃肉吃蛋囉!

吃雞肉不會吃到瘦肉精,關鍵原因在這裡!

「瘦肉精」是數種用於禽畜飼養的藥物如「乙型受體素(β - adrenergic agonist)」的統稱,使用瘦肉精可幫助禽畜的瘦肉比例增加及減少脂肪累積, 且減少飼料成本。為什麼雞肉不會需要瘦肉精呢?

關鍵在於,雞肉的不同肉質與口感,是利用選育不同雞隻品種,而不是用飼養方式來改變。例如,白肉雞的肉質特色是軟嫩,土雞肉的口感則是有嚼勁,想吃軟嫩多汁的炸雞就用白肉雞製作,想慢燉一鍋美味雞湯,就用口感有嚼勁的土雞肉。

總結來說,雞的生長速度快、不同品種的口感差異明顯,飼養時不會針對肥肉與瘦肉的比例調整飼養方式,因此完全不需要使用瘦肉精,更加不需擔心吃雞肉時會有吃到瘦肉精的可能。



資料來源:食力網 2020/12/01